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浦江财会退税

 找回密码
 领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干部,要留个好名声” [复制链接]

Rank: 9

注册时间
2007-10-27
帖子
10853
UID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2 09:44: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干部,要留个好名声”


2012年5月22日 8:42:39  来源: 今日浦江


  “农村干部是百姓直选的,是为百姓干事的,不是拿荣誉、争好处的!”
  王英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担任村干部后,王英生就给自己立下规矩:多给村里办实事,不贪村里一分钱。
  柘树岭隧道是王灵村和邻近的项丰村、小洑村的必经之地,以前人工开凿的山洞,不仅低矮狭窄,只能容一辆车子进出,夏天还漏得像水帘洞一般,三个村的2000余村民出行痛苦不堪。
  作为王灵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王英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09年在争取上级支持以及与另外两个村达成共识后,他带头发动党员干部和外出经商创业人员自发捐款、慷慨解囊,使王灵村和项丰村、小洑村自筹资金150多万元,实施了柘树岭隧道拓展加固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村民们的出行得到了极大改善。
  近几年来,随着村里一项项建设的进行,从王英生手头经过的资金达到百万元以上。“当干部,要留个好名声”,在成捆的钞票面前,王英生从不心动。唯一从集体领取的一点报酬是村两委的规定“干部每年1000元误工费和300元电话费”,从2005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后,他的这个标准提高到了“每年1500元误工费和300元电话费”。这点钱,远不够他平时外出办事递根香烟和坐公交车的开支。
  王灵村有许多村民在杭州、萧山等地从事家具生意,并经过几年发展纷纷当起了“小老板”。为了解决村中建设资金的缺口,王英生多次“厚着脸皮”到这些村民那里“讨钱”。
  2004年6月份,村里决定实施“康庄工程”,王英生带着村里两位干部去杭州、萧山等地“讨钱”。一开始,这个“讨钱”行动还不被村民理解,不少人说了风凉话:“这下可以公款游西湖了!”对此,王英生等人什么都没说。从浦江到诸暨,再到绍兴、杭州和萧山,辗转四天集了6万元钱。
  回家后,王英生马上把车旅费、快餐费、旅馆费等三个人在外四天三夜花费的664元钱进行张榜公布。看到清清楚楚的一笔笔账目,村民们信服了,闲言也随之消失。
  “在钱的问题上,必须十分清楚。”每年春节,王英生都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报村里的年度收支情况。开会时有的村民多次提议,“支书为村里的事情跑来跑去,村里应该报点香烟钱。”王英生却谢绝了。他觉得不占村里一点便宜,不多拿村里一分误工费是一个基层干部最基本的素质。

作者: 黄黎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浦江会计群新浪微博

Rank: 9

注册时间
2007-10-27
帖子
10853
UID
2
2#
发表于 2012-5-22 09:56:15 |只看该作者

“村民的信任是沉甸甸的责任”


2012年5月21日 8:42:59  来源: 今日浦江


  王英生时常用手指在桌面上比划和表达,透过桌面看到他的倒影。就像他讲的: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一面镜子,一面别人看得到的镜子。 (本报记者高攀摄)
  编者按:地处诸暨、桐庐和浦江三地交界处的檀溪镇王灵村,近年来在以王英生为“班长”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党建工作、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英生,带着一帮留守家园的老老少少,硬是把一个三任县委书记的扶贫联系村建成了全县有名的小康示范村,表现出当代共产党人和新时期基层干部的优秀品质。
  4月9日,县委书记戴建平在檀溪镇王灵村调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时对王灵村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盛赞王英生是推行“全方位管理、保姆式服务”的典范。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优秀共产党员王英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四处奔走、多方筹资,利用政府补助和民间集资,先后修建了通村公路、开展了村庄整治、建成了村民活动室、通上了自来水……从2002年开始,地处大山深处的檀溪镇王灵村可谓是“一年一个样”。
  王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英生是这个山村建设的带头人。提及是什么原因激励他带着一帮留守家园的老老少少建设家乡时,王英生动情地说:“村民们信任我,选我当干部,我就要负起建设村庄的重任!”
  王灵村地处我县西部山区,离最近的集镇也有十多里,曾是全县的扶贫重点村。全村409个人口,有200多人携家带口外出谋生,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年幼的小孩。村民虽然富了,但村中事务一直都无人打理,摘了贫困帽的王灵村仍然是个交通不便、村容衰败的“落后村”。
  2002年,王灵村村级组织换届,四十出头、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镇木材检查站工作的王英生,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他深知,这个职位所负载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面对村集体没有一分资金的现状,王英生没有放弃干事的热情,他多次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研究部署,精心谋划,并全力向镇里、县里要求立项和申请资金补助。2004年,他启动了第一件实事——康庄工程建设。白天他跑镇里、跑县里,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晚上到两委干部和党员家里,带头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集资,同时,他还利用村里在外经商的老板比较多的优势,跑到杭州、绍兴、嘉兴等地上门募集资金。
  经多方筹措资金,利用政府补助和民间集资,先后投入了80多万元,修通了村民梦寐以求的寺前村至王灵村5.7公里的水泥路,使山区群众的出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路不仅修到了每户村民的家门口,也修到了每个村民的心上。从这条路上,广大党员干部们看到了王英生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的情怀,就连以前对他有看法的村民也改变了想法。
  2005年,王英生一肩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两副担子,面对组织和乡亲的信任,他更加热情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事业中。2005年,实施了村庄整治;2006年,对全村的外墙进行粉刷;2007年,通上了自来水;2008年,埋设污水管、建起污水池;2009年,柘树岭隧道拓宽……
  王英生的一举一动,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1年1月19日,已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王英生,在村委会选举中,向村民们提出“自己年纪大了,不再参与村委会主任的竞选”,但想不到的是,他再次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他每次找上门来集资,我都会毫无顾虑的予以支持,因为我信任他!”在德清经营浙江百合家具有限公司的村民王学祥说,“如果没有王英生,王灵村肯定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像他这样一心扑在村里的干部,真的少有。”

作者: 黄黎明
  
浦江会计群新浪微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

注册时间
2007-10-27
帖子
10853
UID
2
3#
发表于 2012-5-24 17:27:03 |只看该作者

“集体的事不能一人说了算”


2012年5月24日 9:11:8  来源: 今日浦江

  读书看报,王英生时常以此充实自己的各方面知识,提高做好基层工作的能力。
  “集体的事不能一人说了算”。作为村里的“一把手”,王英生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班子的团结,经常与两委干部谈心沟通,村里每有大事要事,从不搞个人说了算,而是通知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两委会来决定;凡是不涉及党内保密的事情,他还要求村两委会议同时邀请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王英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公信力和战斗力。
  2008年2月份,王英生召开党员大会研究村民赵兴璋入党事宜。会前,有的族人向王英生提议:“赵兴璋不是王姓门头人,如果他入党,可能对王姓门头带来反作用,要想办法阻止他的入党申请。”这个提议马上遭到王英生的反对。王英生当着族人的面义正言辞地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党性观念,带头根除宗族观念,特别是在农村各项活动中,要做到不论姓氏、不分亲疏、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当月15日,经大会讨论,认为赵兴璋同志符合入党要求,一致同意其加入中国共产党。
  去年年底,上级拨付下来800元救济款。王英生立即通知村两委干部开会,商讨这笔救济款分配指标。有人说,只有区区800元,你王书记指定一下分配对象不就行了。这同样遭到了王英生的拒绝。他认为样样事情不能一人拍板,而要集体研究,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后来,这800元救济款经两委研究后,分配给了四户因病致贫的家庭。
  在村财务上,王英生坚持做到每月公布、账目公开。每年春节前,趁在外经商、工作的村民都回家这个机会,王英生都要召开村党员、团妇兵和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们通报村里的年度收支等情况。这个会甚至成了王灵村年前的一个例会。
  党员是面旗。近年来,王灵村在办理农村低保户申请、发放困难救济金等方面,由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没有一名群众提出异议。让驻村干部李庆华深受教育的是,他在走访农户时,很多农户都说“共产党好”。起初他还不理解,以为是农户口头说说而已,后来他才理解这句话是老百姓真实的心理表达,“是王灵村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打动了百姓。”2011年,王灵村有7名村民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檀溪镇党委书记魏然认为,王灵村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新貌,得益于该村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和一个非常有战斗力的党支部,还有个团结一心的共产党员集体。魏然表示,将把王灵村的模式当作典范在全镇基层党建中进行推广,以激发全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 黄黎明 高攀(摄)
  
浦江会计群新浪微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

注册时间
2007-10-27
帖子
10853
UID
2
4#
发表于 2012-5-25 10:12:26 |只看该作者

“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2012年5月25日 8:56:17  来源: 今日浦江

  王英生时常召集村干部开小型会议。他说:有时候就是闲聊,但总能聊到点子上。
  从2002年担任村干部起,王英生就围绕王灵村开始了自己的打拼。
  从村庄整治到通自来水,从康庄工程到柘树岭隧道,王英生把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集体事业上。
  “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个观念在王英生的脑海里记得十分牢固。当上村干部后,王英生因为忙于村里的工作没办法外出赚钱、经营小家,而他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需要一大笔的费用。有几年,王英生家里入不敷出,每年需要借钱过日子,妻子周苾书为此也没少埋怨他。
  王英生的儿子王健大学毕业后担任了檀溪镇寺前村的村官。在王健的眼里,自从爸爸当上村干部后,经常为村里的事忙里忙外,家里的事情管得很少,基本都由妈妈在打理。特别是有时一个电话,爸爸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跑到村里去,妈妈颇有怨言。以前王健对爸爸的这种行为很不理解,认为没必要为集体的事跑来跑去,自从自己当上村官后,他理解了,觉得爸爸做得是对的。
  提及妻子周苾书,王英生一脸的愧疚。王英生说,以前两个孩子读书时,家里经济很紧张,有时甚至连五元钱都拿不出来,为此妻子经常埋怨他。“我理解她,如果没有她这个贤内助,我也不能这么安心的当村干部。”
  “无论在什么事情上,书记都为大家考虑得多,很少考虑自己”,村支部委员赵兴松说,“好几次村两委班子在集体研究一些上级下拨给村里的补助款分配时,王英生把村里的贫困户、老年户都考虑进去了,唯独没提过自家的老母亲。王书记的母亲今年已经93岁,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好几次,我都提出也应该给老人算上一份。每每这时,王书记就会以“我的老妈身体还好”、“我自己会照顾”等理由拒绝。”
  近年来,一些在外经商、务工的村民纷纷带着在外面赚来的钱回到家中,在村中盖起了漂亮的新房,唯独王英生仍住在自家又矮又旧的房子里。经常有人提醒王英生:“王书记,你把好的屋基都让给别人,为什么不给你自己留一处?”每当这时,王英生都以种种理由敷衍而过。其实他何尝不想建造新房、住进宽敞又漂亮的房子,一方面,王英生考虑到自己身为村干部,不能利用职权给自己谋利益;另一方面,自己根本没钱,没有建新房子的能力。
  随着儿子、女儿相继走向社会,王英生的家庭压力才变小。去年,几位在外经商的村民一合计,凑了20多万钱递到王英生手中,借给他建造房屋。王英生逐个补写了借条,利用这笔钱建造了一处新房子。“全部算起来,我现在还欠债30多万元”,王英生称自己是“全县最穷的村支书”。
  浙江宝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添财是项丰村人,和王英生十分熟识,了解王英生的为人处事。看到王英生的现状,他向王英生抛出了“橄榄枝”,动员王英生到他的公司去上班,帮忙管管档案、打理办公室。起初王英生有顾虑,生怕去企业上班后没有时间搞村里的工作。了解到王英生的顾虑后,开明的吴添财特别开了特例:周一至周五上班,双休日可以回家,上班时间如果镇、村有事,随时可以去处理。
  于是,从去年10月1日起,王英生开始去市政公司上班。上班前,他还特意向在家的两委干部郑重交代,请他们认真负责村里的工作,如果有事及时打电话告知。

作者: 黄黎明 高攀(摄)
  
浦江会计群新浪微博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领证

Archiver|浦江财会出口退税     

GMT+8, 2024-6-1 14:59 , Processed in 0.10487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