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美丽家园
2013年1月29日 8:59:34 来源: 今日浦江 “我们村的环境卫生挺好的,公共场所每天都很干净。”1月22日上午,郑宅镇广明村81岁的村民杨风伟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清清爽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很愉快。”
广明村本地人口980余人,外来人口500余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贵在坚持。”村委委员于开育说,他们村是工业边角料回收专业村,很多村民和废料打交道,深知保洁工作的重要性。如今,村里不仅家家门口配备了垃圾箱,还聘请了两名保洁员,一名负责清扫,另一名负责清运,有效地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面貌。
广明村是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一个缩影。
2012年,全县各乡镇(街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花桥乡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与驻村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虞宅乡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4+1管理平台;中余乡邀请县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组成考核组,每月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检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最具创新思路的要数郑家坞镇。该镇不仅思路清,而且用于环卫的投入力度大。为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有钱干事”,该镇对农村环境卫生经费实行重点倾斜,2012年全镇用于环卫的资金就达到100余万元。
“路扫得好不好、干净不干净,拉开窗帘就看得到。”郑家坞镇杨家村村委干部杨海荣告诉记者,“卫生检查不合格是要付出代价的,三次不合格扣一分,一分就是一百块钱。”村里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党支部书记亲自抓,两名村委干部具体管,明确了三名保洁员。上午扫一次,下午“回头看”。不仅有路的地方要扫,小弄堂里也要扫。
“村里环境卫生搞好了,住在这里舒服不说,客人走进来也会很愉快。”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峥嵘说。下步,该村将进一步加大美化力度,建所生态公厕,解决500余名外来建设者的如厕问题。作为郑家坞镇政府所在地,杨家村一定要想方没法改善外来建设者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郑家坞过得安心、舒心。
为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深入推进,郑家坞镇探索建立了公司化管理的工作模式,通过以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责,用经济杠杆考核工作的成效,实现了环卫工作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确保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业化。
“经过7个月的运作,群众对这项工作很满意,这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项目承包人李文玉说,现在他们的工作量比较大,一天至少要清运、焚烧10余吨垃圾。同时,该镇还将镇属范围内的公路包括县管公路保洁工作均纳入镇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对穿村道路等重点地段实行公路保洁员与村保洁员合并,重新整合环境卫生机制,形成责任更明确、管理更直接、职权更集中的环境卫生管理格局。
“2012年全县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说。2012年,全县新建或改建垃圾中转站150个,新增垃圾坑200个,新购垃圾箱一万余只。全县187个村纳入乡镇(街道)处理范围,71个村纳入城乡一体化处理范围,村级垃圾填埋点155个,基本能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要求。11个乡镇(街道)完成了17座垃圾焚烧炉建设,日处理垃圾200吨左右,全县农村环卫基本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让人欣喜的是,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队伍已基本建成。全县409个行政村、4个社区共计配备了743名农村保洁员,组建了11支乡镇(街道)垃圾清运队伍,聘用了64名垃圾焚烧人员,乡镇(街道)集贸市场、集镇所在地等人口密集地基本配备了专门的保洁队伍。
“现在城市主干道边、溪边、山边、田边等地乱扔、乱丢垃圾的现象得到好转,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大有改观,垃圾围城的现象初步得到解决。”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他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后进追先进,先进保持稳定”的环境卫生整治格局。
作者: 朱杰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