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浦江财会退税

 找回密码
 领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浦江风采] 草木诗词人间审美 阅读《左岸花开》札记 [复制链接]

Rank: 9

注册时间
2007-10-27
帖子
10849
UID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8 09:24: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草木诗词人间审美 阅读《左岸花开》札记

2009年8月19日 22:25:0  浦江新闻网

  因网盲只在报端陆续读到西窗几篇文章,印象不错,一不自茧于我们老一辈套路,另辟蹊径,清朗空灵;二文字功夫扎实,语言新潮,风格雅致,读了不少古诗词,心细、性慧,有思想,行文中时不时蹦出一二句隽永的话来,颇可玩味。我对忘年友张解民说过,可惜读罢以后,似烟如梦,要抓时又抓不住。不过,肯定是一朵可爱的花,很难得,值得培育。6月26日,西窗送书来到舍下,我才见到她本人。一看,书名“左岸花开”。为什么称“左岸”,“右岸”不开花?回头细看所送书,我恍然有悟,原来“左”岸者,是歉辞,“左迁”、“左道傍门”,自让此花非正统意上的文学花朵。从一个书名的拟定泄漏了西窗外拙深藏“内黠”。
  我认真阅读《左岸花开》是在书送到大约一个月以后。读完全书60篇,几乎花了一周的时间,是一次精神交谈,算作二次心的见面也可。作者谦称是“左岸花”,可我感觉她对艺术欣赏挺有所悟。她以一篇《草木知情》作自序,声明她写作对象眷恋自然界植物。她说,“文字离不开植物,植物也与文学很近。”还宣称“闭上眼睛,任田野深处自由的风带我前行,风吹哪里去哪里。”表示她不凭视觉、凭心灵的行走。心灵充斥自由度,插上翅膀,凭风飞行,颇有庄周梦蝶的化境,自由自在,唯心之灵悟是从,无外物为之滞碍。这些自由,西窗无异向读者宣告她的审美旨趣。草木有情,文学——诗词有情,人与自然在一个“情”字中交汇。这是和谐的窗口,一个神秘的磁场,她担当了探秘者。明代王阳明儒家最后一位心学大师,他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世间之所以有万事,都在人心意念产物。有友人偕阳明先生一起游山赏花,向他诘问:此花在山中分明自己绽放又自由凋谢,与人心何干?王阳明回答说,当人未见花时,怎知花在,只有当你在此赏看花、花的色彩才明白起来。这就是说,花之美依赖人的意念,即人心。王阳明“美在人心”说与康德“美在主观”论,得到中西方理念上的契合。至今吾人说的“美在心灵”,有了心灵美,自由和谐世界乃以之创造。西窗《自序》中认为,我打开这个“窗口”,“舒展开了我内心稠密的心事和深藏的忧伤”,“找到了我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人与自然沟通,知道自然为有情物,爱它,理解它,与之亲密和好引为好朋友。儒家倡导“物吾同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粹,得到史册作证的。
  阅读《左岸花开》的读者们谁都会发现,60篇中无不引古人诗词,甚至元人小令,曲牌也揽括其中。作者当然不是故弄风雅,点缀辞藻,稍作注意,多数篇章(不说全体)熔铸陶模,多所创意,我为之折服,边阅边批,60题不知不觉批了百条相与交流,誉“蕙心兰质,锦心绣口,七窍玲珑”,似乎生成了明末清初我县女学士倪仁吉来到今世的喜悦。古人诗词中倘若不沾草木,很难想象东方文化能引得世界如此倾心。西窗不知凭的什么被她逮住了人人熟知又似乎迷迷茫茫的身边这个草呀,花呀……
  第一辑《芦苇、芦苇》一题,她穿越历史回廊,寻找老祖宗生活的古代,发现我们祖先早就采草木入诗,借以兴怀。《诗经·秦风·蒹葭》(古称蒹葭即今之芦苇),西窗捡了作题,有了她自己的寄兴。她说,“我成了一棵宿命的芦苇,内心脆弱,缺乏自信,又清高孤傲,稍有风吹草动,就要摇起千层浪”,她就是“一片迷茫的蒹葭地”。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王国维《人间诗话》第一条评说的就是“蒹葭”,说:《诗·蒹葭》最得风人深致。风就是风雅的寄兴传统,“因物喻志”,“托物起兴”。毛诗(汉河间太守毛苌传,乃有是称)从汉郑玄笺迄唐孔颖达正义,说这“蒹葭”一诗,乃“剌(秦)襄王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国人“兴起”求贤治国的渴望,谓之秦风。秦国得周旧地,百姓最懂礼仪之教,鉴秦襄王弛礼教,作诗风之。这一说法沿袭千年直至新中国成立。而今治《诗》专家余冠英、袁梅等认为是一首爱情诗。余先生说:走首情歌,男或女,来到江边芦苇丛下,寻找“伊人”。但“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水流环绕,一忽儿看似在水中央,一忽又似乎在水中坻(岛),又看,宛在水中沚(沙滩)。可望而不可即。袁先生解,肯定“一个痴情的青年,热烈追着心爱的姑娘,想去找她,却难找到。”两解大同而小异,与《毛诗》解释为“求贤人治国”,完全成两码事,从僵硬的政教转换到鲜活人性解读。清季民初的王静安(国维)先生创“境界”说。境界空灵,心轴主之,谓“唯诗人能以此须叟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学,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这叫“风人深致”,我以为西窗颇窥静安先生审美意旨。读者翻到《左岸花开》36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深秋的景色有一分无法割舍的幽暗与悲凉”,“那些花朵(芦花)是一种悲壮的符号,潜入身体,爱情就在可望不可及的地方欲罢不能”。写到这里她谙熟的爱情话题,热烈的哀怨,悲凉的符号,不作掩饰。总思路沿余冠英、袁梅二先生讲过的话,并无新意。接下的文字,她的审美旨趣起飞了,升华了,她说,“不能走近,却又永远不放弃,……这就是爱情,不死的、永恒的、烧不尽、摧不毁,芦苇一样卑贱,又生生不息”、“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是的,没有勉强我们,只因为太爱那条河,我们可以自己把自己站成了岸。”这就不是余、袁二先生的男女之爱,而起了质的变化。河,流淌;岸,守望,屹立;互为倚存。无河不岸,无岸难河:对立统一。她风喻的是一种唯物辩证的求索精神,“那条河”已替换成“崇高的境界”,“理想的目标”。岸,呵护境界、目标的坚毅物象。所以那种“烧不尽”,“摧不毁”的是“我们”最可宝贵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诗·蒹葭》完成了第三次审美——《月泉文丛》达到的高度。西窗所托之物是诗词,诗词是古诗人兴感凝固了的境界(二次物),她凭借“二次物”,再创新境界。审美学上即第三物。
  我们还可看到西窗就文学欣赏和文学世俗批评进行了巧妙的穿插。她以为“水性杨花”一词成了文学对植物“高压”惯性。女子用情不专,便拿杨花派贬。杨花飞不到天,也落不到地上来,是风的手推移杨花,不责风而污辱杨花,是世俗牵连了诗人,诗人反复传唱造成文学偏见。该咀咒的是不公平社会。又如《江边谁种木芙蓉》借李白“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的嗟叹,色衰而爱弛,这些花瓣一样的女人,想见明艳柔媚一旦凋谢,零落一地,除了任人践踏还能有什么?西窗遥望诗里的芙蓉,“似有所思,似无所思”。同样是文学世俗批评,意蕴更深藏些。
  寻踪《踏莎行》词牌的流动,从寇准、晏殊、永叔到少游,莎草(三棱草)原始气息已淡出,同一个词牌,各人说各人话、表各人意,使得她领悟美学原则有再思维的必要。她说,“所有植物自有一种花。人类无力执掌她的内心,只好用自己的心情去阐释,这是一种诡秘的一厢情愿。”这对王阳明心学是一顿反驳。“所有植物”离开人,它“自有一种花”,它内心是天赋就的,没有人类之先,就具有了,具有独立的性格。人类只有尊重它的存在。阳明先生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诡秘的一厢情愿”。但是,另一方面她也承认“所有文字的人造味道”,即“抒写作用”如此巨大,任着抒写“偷换”植物的意蕴,成为物外的美感,即诗的美。而且十分必须,不然,人世就苍白缺血,无法生存,这是西窗的审美守则,叫二元尊重:即尊重植物天赋美(玄学美),又崇拜诗词人文美。不损植物知情性,才有诗人天才的发挥。达到二元完美和谐,才有完美的人生。
  回首《左岸花开》封面折页作者自白,“笔触倾向于植物花草,喜欢在古典诗词中感受现实之外的人生”,一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话,其实笔触动时,每有新思,左岸小花,大有哲理深藏。
  凡花都多采,现实之内的人生,也姹紫嫣红!读者期待着。
来源: 今日浦江 作者: 张文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浦江会计群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领证

Archiver|浦江财会出口退税     

GMT+8, 2024-5-18 18:57 , Processed in 0.05572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