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浦江财会退税

 找回密码
 领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浦江风采] 闲时长忆是中山 [复制链接]

Rank: 9

注册时间
2007-10-27
帖子
10849
UID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8 09:36: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闲时长忆是中山

2009年9月15日 9:26:29  浦江新闻网

  今夜,有雨。我站在与您相隔近30里浦阳江畔六楼的阳台上,以细雨为笔墨,在江面上给您写信,托流水将这封信捎给您。
  七十岁,于人是古稀之年,可算漫长;于历史只不过是白驹过隙,太过短暂;但于您——我的母校,这七十年却是太不平凡,您的出身,您的殊荣,您的变迁和发展,您在浦江教育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是一部厚重的书,值得世人品读。
  您的诞生与一个人密切相连,他就是陈肇英,是他缔造了您。70年前,陈肇英先生见家乡教育落后,学风壅塞,便发心办学。经向闽浙人士和海外华侨劝募集资,筹款计20余万元,遂在风景优美的官岩山麓,浦阳江畔,普义桥旁,建造校舍。1939年3月,“浦江县私立普义初级中学”正式开学招生,成为浦江最早的一所初中。同年9月,改名为“浦江县私立中山初级中学”。1959年6月,改名为“浦江县中山中学”。
  但为校名中山故,您备受殊荣。时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两度为您亲笔题写校名,今日校门上方“浦江县中山中学”七字,乃宋庆龄亲笔题写于1979年4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为您题词“青年爱科学,科教能兴邦”,远在台湾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99岁高龄题词“育才建国”。而去年10月,您收到了国民党史上第一位荣誉党主席连战为您70周年华诞的题词“谦冲自牧”。这些足令您的学子自豪和骄傲,但您淡定地微笑着不说话。
  70年风雨沧桑,70年桃李芬芳。如今的您早已穿越风云,看透世事,宠辱不惊。但我想今年的清明时节您一定激动得难以自制,浦阳江和您脚下的土地盛满了您那动情的泪水,因为陈肇英先生回来了。在台北浦江籍人士护送下已故同乡会理事长陈肇英夫妇骨灰回故乡浦江安葬,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他可以看着您含笑安眠。他回来了,还带来了10万元奖学金。他那怀乡助学,至死不渝的情怀,给所有的“中山人”和更多的人上了最生动、最感人的一课。他的良苦用心,必将激励更多的后来人。看着今天的您,依然驻守在当年的土地上,绿树如阴,花香四溢,校园内书声阵阵,学弦不断,他必定会很欣慰。
  您的历史是一段传奇,让熟知您的学子不断靠近。立秋的第二天,受台风“莫拉克”的影响,天气一扫往日炎热,有了使人安静的清凉。晚饭过后,一家三口从老家钟村出发。选择这样的晚上叩访您,可以让我从容地怀想一些人和事。
  这是条熟悉却又陌生的路,两边的风景每年都在变,林立的厂房取代了往日绿油油的稻田。我们读书那时,每个周日的下午,这条老浦义公路和下胜公路上都会洒下一串串动听的自行车铃声和歌声;特定的时间里还有几个邻村大婶挑担来卖菜,豆浆一毛,油条两毛,素菜两毛,荤菜五毛。更早些时候,路上步行的则是肩背米袋和书包,手拎着一罐霉干菜的学子。
  那晚月亮很大,在雨后的云层中时隐时现,高速公路上的灯光,折射在浦阳江面上,有了梦幻的色彩。桥还是我当年走过的普义桥,水却不是往日的水。“官岩峨峨,镌刻中山人奋斗之足迹;浦水湯湯,滋养读书郎梦想的激情”,站在桥上,当年戏写的两句话猛然跳了出来。那年9月,中考失利与浦中无缘的我,在黯然神伤中走进了您的大门。您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传承,抹去了我的忧伤。校友录上那些闪耀着光辉的名字点燃了青春的理想,“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在您的怀抱中我们勤学苦读,志在远方。
  如今从您处走出学子已近三万,他们或留守故乡或闯荡四方,足迹遍及五湖四海,他们是您的牵挂和您的骄傲。我想您一定记得他们在您这里的模样,正如我记得您走过的路,记得与您共度的每一个日子——我的学生时代,我的教书岁月。我在您的怀抱中成长,那些默然不语的大树肯定收藏了我及同窗好友们那逝去的流年。
  晚饭后夜自修前的这段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桥南、桥北的江堤上行走畅谈,那些风中的芦苇记取了多少同学少年成长的心事。考试前夕,常有学生拿着书和备考资料在学校后的小山头上背诵。大热天会有男生跃入桥下的江中游泳,因为这里水好鱼多,偶尔有女生在岸上数数计时,看谁潜水长。运气好的男生,能捉得几尾鱼,修理干净,大家分了吃,这难得的美味足够回味好几天。官岩山麓杜鹃花红遍,栀子花飘香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折花人,满载而归时飘扬起当时最流行的歌声。
  过了普义桥,走过一段下坡路便到了您的门前,门庭依旧。教学楼灯光明亮。与正门相对的是满目苍翠建于1995年的肇英园,围墙上挂满了铜制的荣誉牌。这个园便是我读书时小礼堂的所在地,时作学生阅览室。室内东西朝向摆放、两面斗拱成45度角的绿色长桌前坐满了学生,我是常来的一个。无论室外有多么的活泼嬉闹,室内却寂然无声。小礼堂东边的校图书馆(木结构的老房子)与北面相邻的一排房据说建于1937年。借书时我总是摸一摸那些木柱,觉得有种生命的沧桑。那时的书还真多,给了我们充足的营养。我清晰地记得您的过往和我在这里工作时的布局:现在的学生食堂那时是菜园,前有一个长方形的塘;大礼堂旁的旧操场东面有一口井,南楼围墙外种着比您年长、风骨苍劲且姿态各异的五棵松树(五福松)……在肇英先生的铜像前,我驻足良久。晚年的他身在台湾,心系家乡,多有慷慨之举,托台北市浦江同乡会赠送全套线装《二十五史》和一批珍贵的书画、影集给您,也许只有存放在这里他才会安心。您的存在,使海峡那边的浦江游子在那消息阻隔的岁月里有了回乡的盼头,使他们在实现“三通”的今日有着思念的寄托。我在台湾的舅公,每次回浦都会提起您。有一次特让我陪同在铜像前和其他地方照了像,说要让那些捐了款却无法回乡的浦江人看看现在的中山中学。
  那时大礼堂里放电影、举行文艺汇演,操场上举行运动会开幕式,总会引来附近村民翘首观看,在那些岁月您送上了一份文化餐。那些博学多艺的教师,课余时或挥毫泼墨或吹笛子弹吉他抑或拉二胡吹竖箫,激起学生关于艺术的向往,各类简易的球场上留下的是师生同乐的身影……而我在向往中成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风景,但最终还是离开了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您送走了一批批怀揣梦想的学子到大学深造,到社会磨练;您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教师到县里、市里还有省里;您又敞开怀抱迎来了新的学生和教师。我听到您说:孩子们,你们去吧,看到你们走出去我很高兴。触摸城市,自有城市的风采;感受乡村,自有乡村的味道。我选择坚守,官岩山下,浦阳江畔的这块土地是我的出生之处,也是你们曾经的“家”,而更有意义的是今年我在此地等到了肇英先生的归来。
  您的故事太长,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只待闲时长相忆。我知道自己走不出您那深邃的目光,那里有我生命中唯美的青春时代,也有众多学子人生中不可复制的成长经历。怎能不忆您!
来源: 今日浦江 作者: 钟旭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浦江会计群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领证

Archiver|浦江财会出口退税     

GMT+8, 2024-5-18 16:44 , Processed in 0.0907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