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浦江财会退税

 找回密码
 领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银行坏账隐忧 [复制链接]

Rank: 9

注册时间
2007-10-27
帖子
10843
UID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7 10:39: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银行坏账隐忧


2013年10月26日
[324]条评论 我要分享





  • 上万亿的投资项目,可能带来银行的放贷行为的不理性。
  • 种种迹象正在表明银行的资产质量在恶化,并且短期内难见好转的趋势。
  • 一旦利润不足以冲销银行坏账,银行业集体的再融资将让资本市场承受压力。

中国人对4万亿这个词汇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就曾启动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计划给心跳日渐微弱的中国经济以强有力的电击刺激,但其副作用也延绵不绝,其功与过成为日后经济学家长期争论的话题。

银行的坏账抬头是常被提到的副作用之一。由于四万亿计划常被怀疑没有按照预期的投向进行投放,而是投入到了效率较低的生产部门,一方面让产能落后的企业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银行放贷的门槛降低,造成了后患无穷的银行坏账。

2013年中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400亿元,相比2012年末增加了近400亿元。16家银行无一例外,不良贷款余额全部上升。

另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坏账冲销规模增加了两倍。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在内的中国主要银行2013年前六个月冲销了人民币221亿元的坏账,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76.5亿元。

让人担心的是地方版的4万亿开始蠢蠢欲动。10月22日,四川省公布了2013-2014年计划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情况。主要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总投资额达到4.26万亿。与此同时福建省发改委也在近日公布了总投资额近4万亿元的投资项目。一场新的GDP竞赛正在准备上演。

好日子渐少

最近两周,央行开始收紧银根,回笼过千亿资金。这一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久前统计局公布的9月CPI数据,9月CPI意外同比上涨3.1%,创7个月以来的新高。央行回笼货币无可厚非地被解读为防通胀。不过一旦这一趋势持续,刚有所起色的经济,可能又将面临挑战。这一过程中,企业如果难以为继,可能会危机到银行的资产质量。

即使没有未来经济增长出现反复的风险,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现状也难以乐观。媒体报道称,2013年上半年,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数家大型银行坏账冲销规模增加了两倍,一向被认为相对安全的大型银行,其暴露出的风险让人吃惊。

冲销坏账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利润甚至消耗资本金。不过从中报来,银行的利润下滑并不明显,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与这些银行此前进行了大额计提有关。但“计提”池中的水总有被抽干的一天,一旦经济增速下滑,银行就需要继续为坏账埋单,这需要银行能持续地保持盈利增长。而目前的政策环境,央行掘金将越来越难。

6月底,一场“钱荒”,暴露了银行资产期限不匹配的风险,在央行的干预下,银行的表外业务开始收缩。

同时,利率市场化有所加速,10月25日,央行启动贷款基础利率机制,人民币的市场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进展。当利率市场化正式抛出来后,以往张嘴就能吃下丰厚息差的银行需要差异化的服务,来增加中间服务业务的收入,短期内利润增长可能会承受压力。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2013年,长三角的落后产能开始爆发性出现问题,表现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中,长三角地区占据了绝对多数的比重。

如今,四川、福建等地再次抛出地方性的4万亿投资计划,媒体称,这可能会造就一批省级银行的坏账。实际上,地方债务问题很可能成为银行未来最值得关注的风险点之一。

7月底,中国审计署启动了全国政府债务的审计工作,目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腾讯财经从接近审计署的人士处获悉,国务院非常重视这次的审计工作,至于结果很难在近期公布。

显然高层或许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官方一再强调债务总量可控,但局部地区地方债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可能也是存在的。

腾讯财经曾在《财经眼》栏目中,报道过苏州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存在评级造假的情况。目前其他地区是否也有类似情况,不得而知。作为地方债的主要持有人之一,如果评级不能真实反映融资平台的偿付能力,那对银行来说,手里的地方债无疑存在巨大隐患。

遗憾的是,面对腾讯财经的质疑,苏州地方融资平台——苏州城建至今仍未正面回复。

一位接近审计署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某些地方债评级造假事情确实存在,该人士指出,审计署关注此事已经有较长时间,但在审计报道最终发布前,不便评论此事。

再融资是救命稻草


或许是已经已经看到了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后,可能存在的坏账风险,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抛售中资银行的股票。

中国的大型银行在上市前都曾引入外部的战略投资,不过在2008年之后,这些战略投资者陆续离开了他们在中国的伙伴。

2013年以来,先是高盛清空了所持有的工商银行股份,随后西班牙对外银行对中信银行进行了减持。分析人士认为,这趋向性非常强的举动,一部分说明这些外资机构正在努力契合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金的监管要求,另一部分也说明,这些外资机构不再把中资银行当做优质资产。

一位接近高盛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高盛清空工商银行的股票并非看空该公司,而是工商银行波动剧烈的股价,已经影响到了高盛自身的报表稳定性。很显然,资产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商银行的股价。

公开信息显示,外资投行在出售中资银行的动作上出奇一致。目前五大行中,仅交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没有进行抛售。不过腾讯财经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汇丰与交行的合作,并不是看重了交行的盈利能力,而是希望借助交行的网点,拓展自己在中国的业务。

中资银行的坏账压力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大,当资本金遭遇侵蚀时,再融资将成为银行的标准动作之一。

今年以来平安、招行、光大都相继抛出再融资的计划,目前来看市场足以承受。但当更多的银行加入再融资的行列,谁都不敢想象,市场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腾讯财经 闫铮 发自北京)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浦江会计群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领证

Archiver|浦江财会出口退税     

GMT+8, 2024-4-29 16:50 , Processed in 0.0698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