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浦江财会退税

 找回密码
 领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望浦江六十年]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复制链接]

Rank: 9

注册时间
2007-10-27
帖子
10849
UID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8 09:39: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2009年9月15日 8:56:13  浦江新闻网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生产一直以来是我县各届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的中心工作。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全县上下形成了“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发展农业,从事农业”的良好氛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坚持以科技为先导,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发展之路。早在1990年,我县粮食生产总产量达133929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我县山多地少,土地资源较为贫乏,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向科技要效益”一直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主导思想。
  1990年,我县实施了“吨粮工程”(即通过综合运用农业工程技术、生物技术,达到行政建制地实现粮食亩产吨粮、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系统工程)建设,提出了实现20个吨粮村1万亩吨粮田的目标,为此专门成立了县、乡吨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县、乡、村吨粮工程建设实施小组;落实了2个吨粮乡、27个吨粮村、21个吨粮畈,实施面积达29015亩,其中吨粮中心畈56个,面积6238亩。为圆满完成“吨粮工程”建设,专门组织了44名技术人员下村蹲点,深入吨粮示范畈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采取“县抓乡、乡抓村、村抓畈”的办法,对列入吨粮工程的乡、村、畈、户实行重点指导。当时的大许乡和大溪乡是我县吨粮工程建设的重点乡,大许乡建立了15个3000亩吨粮中心畈,大溪乡发展了2000户吨粮示范户,为抓好这两个重点乡的吨粮生产,县农业局专门选派8名技术骨干到两个乡实行长年帮扶;每季作物播种前,技术人员都要组织农户进行专题技术培训;在插秧、病虫多发时节,技术人员要到田间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示范,以此一传十、十传百,促进了全县的农技推广工作;在农用物资供应上,划出690吨碳氨、6.9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吨粮乡、村、畈建设。同时,掀起了全县农业生产的热潮,各地纷纷兴修水利、培肥土力,大溪乡组织1000多名群众对各村主要渠道进行了清理,前于村投资7万元改建了三级电灌,解决了5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践证明,1990年开展吨粮工程建设的路子对头、方法得当、收效明显。据了解,当年被列入吨粮工程建设规划的25361亩水田中有4000亩达到了吨粮,平均亩产1040公斤;3654亩旱地中有500亩实现吨粮,年亩产1025公斤;全县有1个镇(浦阳镇)18个村实现了吨粮;黄宅镇信华村104亩吨粮中心畈年亩产达1089.5公斤;大溪、大许粮食总产量比1989年分别提高7.8%和8.9%。
  1990年的吨粮工程建设,不仅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打下了基础,而且还为逐步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打下了基础。
  如今,我县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种粮大户黄一声以往一直采用抛秧种田,为改变劳动用工成本提高的压力,他于2007年应用水稻机插新技术,当年机插早稻亩产506.98公斤,比全省早稻平均亩产高出37.02%。水稻机插与手工相比,每亩节约成本72.5元,另外种植1000亩水稻,可节省秧田100余亩。
  走进我县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但见农民一改“肩头、脚头、锄头、跟在牛尾后头、老是走不出头”的土形象,呈现出“坐着插秧、站着除虫、水果穿衣戴帽喝上营养液、农民穿着皮鞋种田、开着汽车收粮、温室大棚游一游”的现代农业新景象。
来源: 今日浦江 作者: 张玉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浦江会计群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领证

Archiver|浦江财会出口退税     

GMT+8, 2024-5-18 22:45 , Processed in 0.04196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