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479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10-27
- 最后登录
- 2025-5-12
- 阅读权限
- 200
- 帖子
- 10948
- 精华
- 11
- 积分
- 22590
- UID
- 2

- 注册时间
- 2007-10-27
- 帖子
- 10948
- UID
- 2
|
生活在低处 幸福在高处
2012年11月14日 15:23:10 来源: 今日浦江
天气转冷,我找出一双去年过冬穿过的皮鞋,发现裂了一道缝,就径直去后街一对补鞋的残疾人夫妇修理。他们手艺不错,价格公道,服务态度好,在顾客中享有较高的口碑。
修鞋的男人不到六十岁,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背有点驼,因患过小儿麻痹症,落下腿病。他妻子是个哑巴,五十来岁的年纪,皮肤白净,脸上红润有光泽,有些发福,看上去一脸和气。没事的时候她喜欢望着街上穿梭的人群浅浅地笑,一街花花绿绿,仿佛是演给她一个人看的大戏。
这对残疾人夫妇,平时不大爱说话,妻子就坐在老公身边,先把别人脱下的鞋刷干净,然后递给丈夫。老公向右边一看,妻子会意,递过来一把剪刀;老公再往左边一看,妻子递过来一个掌子……丈夫把补好的鞋递给客人,妻子收钱找钱,配合得相当默契。一年四季,风霜雪雨,他们像颗螺丝钉一样拧在那儿,极少见到过他们有缺席的日子。
七月流火,地上水泥板的温度超过40多度,空气像个大蒸笼,连树上的知了也被烤得发出了嘶哑的声音。他们除了撑一把太阳伞遮荫外,没有任何其它避暑的工具。丈夫汗流浃背地拼命干活,妻子会不停地摇着蒲扇给他降温,并时不时用毛巾给他擦擦汗,递一口六月雪凉茶给他解解渴。
寒冬腊月,朔风呼叫,地上落了一层厚厚的雪。第二天早上,他们仍准时出现在那里,只是身边多了每人一个洋铁火囱(浦江话,一样圆形的烘手脚的取暖工具)。妻子会不断地把自己那只火囱中的乌炭夹给丈夫那只已奄奄一息的火囱,丈夫说“我不冷”,把炭火推了回去,妻子复又夹了过去……他们相依取暖,咬着烤熟了的蕃薯,你一口,我一口,幸福无比。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妻子总会先把腿脚残疾的丈夫抱进三轮车中坐稳,再收拾补鞋行当,把地清扫干净,垃圾装入一只蛇皮袋带回家中。然后,她熟练地登上三轮,两人说说笑笑,很快消失在茫茫霓虹闪烁的大街上。
我跟这对夫妇的聊天中得知,他们有一双儿女很聪明,相继考上了重点大学,起早摸黑摆摊做补鞋的生意亦已二十多年,住的仍然是“土改”时分的老房子。现在,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自己身体健康,多挣些钱,让儿女们在大学里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地学习。以后,不管孩子们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甚至出国深造,只要他们还有一口气,那怕是砸锅卖铁,一定会不遗余力地给他们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决不推卸作为父母应当承担的培养责任。
他们的世界波澜不惊,升官发财,中大奖一步登天,与人纷争,似乎都跟他们无关。他们的幸福就是天天守在一起,补好顾客的每一双鞋,数数那些零碎的毛票,看街上的“人间大戏”,自食其力,让自己的儿女有个好的前程……日子就这样平静舒坦,细水长流地过。
是的,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人的一辈子,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社会上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找到一块立足之地,也可以做得很成功,活得很精彩。
不是吗?很多时候,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往往有着常人所体验不到的幸福和快乐。
作者: 黄维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