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浦江财会退税

 找回密码
 领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义乌大陈镇16家衬衫骨干企业组建“产业联盟” [复制链接]

Rank: 9

注册时间
2007-10-27
帖子
10943
UID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8 10:50: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义乌大陈镇16家衬衫骨干企业组建“产业联盟”
“衬衫航母”为何出现在大陈?

沈超

   “干净的白衬衫能展示企业的形象,也能给人一种干练、精神的感觉。”吴浩是义乌一家银行的职员,衬衫是他每天上班的必须着装。在他眼里,每天穿着衬衫上班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现在,衬衫不仅是许多都市白领的工作着装,更成为百姓生活中必备的普通服装之一。纺织技术的革新,让衬衫业在近30年来完成了从手工生产到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转变,而市场环境的变化,也让衬衫业比其他纺织行业更早地嗅到转型的气息。
  在中国衬衫的生产重镇———义乌大陈,转型升级的脚步声提前响起,一家由16家本土衬衫企业联合组建的“航母级”企业上月正式“下水”。它的起航,对于有着辉煌历史的大陈衬衫来说,意义重大。
  【酝酿两个月】
  “衬衫联盟”快速集结
  今年3月的一天,大陈镇40多家衬衫生产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他们碰头的目的,是探讨当前经济形势下,衬衫企业该如何转型升级,突出重围。
  座谈会上,几家衬衫企业的负责人提议,能否成立一个“衬衫产业联盟”,以抱团的方式,共同对抗日益增大的市场风险。
  这一话题很快被在场的企业认可。随后,大陈镇10余家衬衫生产企业共赴北京,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他们不仅与国外知名企业进行了交流,还与业内专家对行业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很快,一个想法在几家大陈衬衫业“大佬”的脑海中萌生:组建产业集团,共同突围。
  7月23日,由浙江贝克曼服饰有限公司、浙江晋升服饰有限公司、浙江三佳制衣有限公司等大陈镇16家衬衫骨干企业,出资2亿元组建的大陈衬衫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从抱团的提议被抛出来,到决定要组建衬衫产业联盟,前后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浙江晋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晋回忆道。他认为,这样的速度,也说明大陈的衬衫企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转型的必要。
  然而,人们心中或许有个疑问:“产业联盟”为何出现在大陈?又为何出现在衬衫行业?它的出现,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大陈衬衫】
  义乌“小香港”的骄傲
  在理清这些问题之前,不妨让我们先回头看看大陈衬衫产业的历史。
  大陈镇衬衫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一件小小的衬衫,曾经让大陈拥有“义乌小香港”的美誉,不断走向成熟的衬衫产业,还为大陈赢得“中国衬衫之乡”等诸多美誉,风光一时无两。
  统计数据显示,大陈镇现有工业企业639家,其中衬衫制造企业238家,53家规上企业中,衬衫制造企业就占了47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7家,均为衬衫企业。大陈的衬衫行业,现已吸纳了3.56万名劳动力,全镇75%的工业产值、68%的财政收入来源于衬衫产业。全镇拥有先进服装生产流水线800余条,日产衬衫58万件,年产衬衫1.74亿件,约占全国衬衫产量的15%,衬衫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6%。
  2006年涉足衬衫行业的浙江晋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晋,自称大陈衬衫业的“第三代”,但对于大陈衬衫的发展史,他依然记忆深刻。“七八十年代,蝴蝶牌缝纫机,对于大陈的‘老衬衫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作坊式企业随处可见。”他说,随着生产设备从最初的缝纫机发展到电动设备,大陈衬衫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进入21世纪的大陈衬衫产业出现震荡,尤其是近年来,呈现增长趋缓、利润下滑的态势。
  大陈一位衬衫企业主不无感慨地说,近40年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90年代的五六十家衬衫企业到现在的200多家,大陈却并没有涌现出多少具有行业号召力的强势品牌,更不要说和“后起之秀”雅戈尔、报喜鸟、九牧王等品牌相比。“市场环境决定企业不进则退,大陈衬衫这几年显然是有些停滞了。”他说,大陈衬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每年有几家甚至几十家衬衫企业关停,则更加昭示着行业洗牌的来临。
  【困境探因】
  成本优势渐失触动命脉
  陈兴(化名)2005年在大陈镇创办了一家衬衫生产企业。几年的发展过后,企业从最初只有十几名工人的“小作坊”,到2009年成长为拥有上百名员工的小微企业。由于拥有一批较为稳定的客源,陈兴的生意一直还不错。
  前几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让陈兴感受到不小的压力。“那时候尽管订单少了,但还能维持。”他说,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到了2011年上半年,订单量趋于稳定,他一度认为,金融危机已经逐渐远去,接下来又将迎来衬衫业发展的“黄金期”。
  陈兴告诉记者,2011年初由于订单饱满,企业的生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转。不过,从2011年8月起,公司外贸订单突然下滑了将近一半,产能开始出现过剩。经反复权衡后,陈兴决定裁员,并关闭了2条生产线。
  从此以后,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陈兴就一直没有回到2009年以前的“辉煌”。伴随着企业主忧虑的事还在不断增多,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提升,日益成为大陈外贸型衬衫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陈兴说,去年衬衫企业用工成本总体涨幅在30%以上,而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至少两年,未来或许还将继续。
  “劳动力成本增加对衬衫产业冲击较大,也加重了企业负担。”陈文晋表示,这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内外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陈衬衫企业整体低小而散、品牌意识不强的劣势逐渐凸显。另一方面,由于衬衫行业门槛低,此前有大量投资者进入衬衫行业,导致行业产能整体过剩,市场低价无序竞争,也阻碍了行业向高端发展。
  【抱团发展】
  围绕产业升级做文章
  衬衫产业是中国服装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衬衫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衬衫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然而,这份成色十足的成绩单,近年来却屡屡受挫。微观大陈,衬衫业的洗牌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谁来解大陈衬衫业的“症结”,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传统产业的震荡是必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也是大趋势。”大陈衬衫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尹燕顺认为,随着洗牌的继续,企业不得不考虑规避低价无序竞争、通过抱团抗击外部风险。
  “以前一家企业承担不了的合作费用,现在‘产业联盟’可以承担;以前一家企业消化不了的订单,现在可以合理分配给产业联盟内的企业。”陈文晋说,这是组建“产业联盟”带来的改变。
  7月23日,中国衬衫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大陈镇举行。除了行业研讨之外,会上还有两大事宜:一是新成立的大陈衬衫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二是该公司与意大利米兰FF时尚设计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等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
  尹燕顺告诉记者,为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强,新成立的大陈衬衫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为大陈的衬衫企业找到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路,同时使大陈衬衫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大陈衬衫的品牌形象。“而与意大利、日本两家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则是希望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他说。
  在尹燕顺看来,大陈衬衫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亮相,昭示着大陈衬衫行业迈出了产业提升的实质性步伐。“未来大陈衬衫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将依托大陈原有产业基础,打造衬衫产业园。”他说,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产业升级的带动,有助于地区工业水平的提升,这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浦江会计群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领证

Archiver|浦江财会出口退税     

GMT+8, 2025-5-3 08:58 , Processed in 0.04543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